院领导信箱 | 在线咨询 | 加入收藏 | English

【2025年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作者: 时间:2025-04-14 点击数:


一、专业基本情况

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办于1999年,2000年开始招生。2007年获批“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特色专业”,2010年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招生资格,2018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21年依托“冶金工程”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 2022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省级教学科研团队。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现代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电子、计算机通信以及嵌入式等方面知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金牌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60%。专业具有良好的软硬件实验与实践条件:现有实验设备130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拥有江西理工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EDA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通信系统实验室、光电技术实验室、激光多功能光电测量实验室、电子制作实验室、高性能计算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就业单位包括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图1、图2是部分共建实验室牌匾及校企合作照片。

图 1 实验室建设

图2 校企合作

二、专业学科特色及办学成果

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完成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横向项目30余多项,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互联网+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多次获奖。图3所示是部分学科竞赛、实践活动和获奖证书的照片。

图3 学科竞赛、实践活动和获奖证书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积极参与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光电信息、计算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图4所示是本专业学生部分课外创新实践作品,包括智能小车、自制3D打印机、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

图4 学生创新实践及部分作品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紧跟IT行业发展,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等地区及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包括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光电信息与能源行业,以知识全面、适应性强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许多同学通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后就业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近年来,考研升学率达30%左右,不少同学考取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

四、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及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苏区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健康身心、创新精神,能系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研究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电子信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或行业骨干,可以在电子信息类企业从事电子设备和信号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代表性职位包括电子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射频工程师、电子信息类科研人员等。

预期毕业生在毕业后 5 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思想品德方面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报国之志,以及爱国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砥砺前行、勇于担当,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实建设者和接班人。

(2)工程能力方面在 IT 行业迅猛发展变化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能结合工程实际需求,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电子信息技术、仪器仪表、现代设计软件等,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成为所在部门或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3)科学研究方面紧跟国内外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基础前沿,积极从事相关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把握电子信息类专业持续发展的机会,能够在团队中担任主持和骨干角色,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双赢合作。

(4)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实际紧密结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规律,脚踏实地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或国外有技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产品。

(5)社会责任方面: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自觉担负起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伦理责任。能正确认识电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力,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保,以及伦理、责任和服务意识。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产生、传输、获取与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信号包括电、电磁波、光波、声波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计算机的、物理的方法。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电子信息工程师、软件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应在以下方面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电子信息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并能够利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特别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方面的具体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的能力。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信息系统或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设计实验、分析并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等方式,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领域相关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专业知识、身体素质能力。

(二)学科与课程

(1) 学 制:学制4年,最长学业年限6年

(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3) 主干学科: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

(4) 相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5) 本学科课程涵盖了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主要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信息论与编码、数据结构、微波技术与天线、PLD数字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DSP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声音信号处理、量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数据库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智能传感与检测、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智能语音信号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智能机器人等。

(三)工作适应范围

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电子信息系统、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家居、通信技术、5G工业物联网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光电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可以从事通信系统运营、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设备维护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亦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等工作。



Copyright 2022 http://ie.jxust.edu.cn 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讯地址:中国.江西.赣州 客家大道1958号 办公电话:0797—8312830 Versio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