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拓展资助育人功能,持续发挥优秀学子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广大同学准确把握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科学规划学业发展与个人成长,11月21日19时,我院第四期“朋辈创新能力分享”系列主题讲座在三江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人工智能专业2025届优秀本科毕业生艾振欣担任主讲,围绕“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应用”主题,分享了其对创新能力的独到见解、提升方法及平衡学业与竞赛、开启科研之路的实用经验。

讲座伊始,艾振欣首先阐述了他对于创新理念的深刻理解。他以“竞赛—科研—实习”三维融合的成长履历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个人本科阶段的成长脉络,生动诠释了“创新是驱动成长的核心引擎”这一核心理念。针对同学们对“创新”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他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创新并非遥不可及的“天赋特权”,而是源于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与持续改进;真正的创新不必然追求颠覆式的突破,将身边小事做到极致亦是可贵实践;专业学习与创新探索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艾振欣鼓励在场同学:“不必等待完美的创意,从力所能及的改进开始,每一步尝试都是创新旅程的真正起点。”
围绕“如何有效提升创新能力”,艾振欣提出了一套务实可操作的方法体系:以兴趣为导向锚定发展方向,以毅力为支撑夯实知识根基,以“输出倒逼输入”实现能力跃升。他还分享了高效时间管理的实战经验,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在高效节奏中实现快速成长”的可行路径。他的分享让创新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知、可践行的日常,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份清晰可行的成长指南。

在互动答疑环节,同学们踊跃提出“竞赛与课程学习如何平衡”“零基础如何迈出科研第一步”等现实困惑,对此,艾振欣结合自身经历予以细致解答。他强调课程学习是学业根基,学科竞赛是能力拓展,建议利用碎片时间备战竞赛、集中精力攻克课程,让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针对科研入门,他鼓励同学从文献整理、基础实验复现等基础工作入手,在实践参与中逐步建立科研认知与自信。他提议同学们,不妨从编写代码、了解导师课题等具体行动迈出第一步,在实干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扎实积累。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掌声此起彼伏。

本次讲座是我院构建“学生互助成长平台”、深化“三全育人”实践的重要举措。通过优秀朋辈的倾情分享,不仅打破了“创新高不可攀”的思维定式,更搭建起一条可借鉴、可跟随的成长阶梯,为同学们明晰发展方向、优化大学规划注入了坚实力量。学院将持续推进朋辈引领系列活动,做深做实资助育人工作,充分发挥榜样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学子以优秀榜样为明灯,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在攀登知识高峰的征程中不断前行,为未来国家的科技发展与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青春智慧。
(文、图/聂佳美、王嘉琦)